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赞助本站  在线投稿  自动排版


那一天,我们在一起

发表时间:2017/05/28  作者:燕儿  浏览次数:160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小时候,没觉得和家人一起有什么稀奇,因为那是理所当然的;长大后,兄弟姊妹各自为了生活而忙碌,而我们也离开了父母身边,才越发觉得能和父母姊妹在一起是多么幸福美妙的事,这或许是因为聚少离多的原因吧。

今年五一,按照惯例放了三天假,我们哪里都没去旅游,就回了趟娘家,而工作繁忙的老公因为加班只放了一天假,只陪我和女儿在娘家待了一天。这个五一兄弟姊妹们就像约好的一样都带着一家人回到了不常回来家里陪伴在爸妈身边,让我不感觉到似乎是又回到了儿时的时光,而唯一不同的便是人多了,爸妈老了,一直硬朗的外公也越发年迈了,以前我们几姊妹嬉戏打闹的场景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去了。

我们的回来,最忙的就数咱妈了。她为了一家人的伙食从早忙到晚,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问题,那就是自从我们几姊妹都成家以后,就越发觉得妈妈厨艺越来越好了,做饭就像是她值得骄傲的爱好一样,总为我们准备得特别丰盛,或许这便是妈妈的味道吧。

今年假期,父亲的工作刚好告一段落,没像往年一样早出晚归,才给了我与父亲待半个下午机会。这天下午,我对爸说:“爸,田坝里好多人都在捡螺丝和龙虾,我们也去吧?”我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吵嚷着要爸爸带我去玩。因为这个季节正是我们家乡红色的田螺疯长的时候,也是秧苗长根须的时节。田螺疯长在我看来是个好事,因为我们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炒田螺。可是对于秧苗来说就情况不妙了。刚栽下田的秧苗根还没长牢固叶就会被田螺吃得精光,因此有很多田农就在自家田里抓田螺。同时,我约爸爸去抓田螺可是有私心的,因为每每看到父亲那日渐苍老的身影,我便不由得生出一种陪在他身边的冲动,可能这就是女儿对父亲的依恋。但父亲却说“我下午还有事,田坝里有啥子好耍的哦。我不去。”他抽出烟来慢慢的点上。我再三央求,他也不去,令我失望极了。嘴里念念到:“你不去算了,我带着娃娃些去!”转身,我叫上女儿和弟弟妹妹的两个儿子跟我一起去。说是带他们下田去抓田螺和龙虾,他们到是觉得稀奇,个个都迫不及待地跳着,女儿也带上了她心爱的自行车我们就出发了。其实,我也有点期待,我也没有下过田,更不用说是抓田螺了。

我带着三个小家伙,拿上我弟弟棒好的舀子,带个又大又结实的口袋,就准备出发了。可这时,妈妈从屋子里追出来大声喊着:“口袋不行,提个桶吧。”“不啦,桶好重哦,待会儿抓多了我怕提不动。”说这话的时候其实我就犹豫着,我能不能抓到啊!不过不管了,反正抓不到也没关系,我还带孩子们体验了一把生活。想起之前在城里的时候,我是不敢一个人带那么几个小孩子上街的。一会儿担心他们跑丢了,一会儿又要担心车子啦、坏人啦,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有的没的危险都让我止步了。但这里不同啊!这农村天地广阔,跑到哪里都不怕走丢;农村交通不拥挤,没有那么多阻拦你的红绿灯;农村人单纯,没有那么多让你瞎操心的危险。而且农村空气还好,孩子们出去跑跑当是锻炼身体,还可以减肥。想到这些,我觉得就可以一个人放放心心的把他们都带出去玩个痛快了!

我们撑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竹竿的一头绑了一个漏水的舀子。搭在肩上,带着孩子们走在乡村的公路上。可能因为心情好,一点都没有感觉中午的太阳有点烈。

当我们来到田边,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家的田。一看!哇!田螺呢?田里全是泥还有一排排的秧苗,近看秧苗还不高,远看倒是一片绿色了,这哪里有田螺的影子呀!幸好,在田坝里还有其它干活的人,经过他们的指点,田螺终于被我们看见了。但田螺可不是那么好抓的,因为要下田,又带着三个小孩子,怎么办呢?正当我对着田螺发愁的时候,听见孩子们嚷着“外公!爷爷!”我抬起头,远远望见一个头戴草帽,手里还拿着一个草帽的人从田埂上向我们走过来。“爸!你不是不来的吗?”我兴奋地叫道。在那一刹那,一种莫名的兴奋冲进我的心里。我确定当时的那份情感表现,一定毫不保留地在我脸上展现了出来,我就知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会及时出现在我眼前为我“遮风挡雨”。其实我心里也想,我都那么大了,老爸还是不放心我的,不然他也不会跟来了。太好了,有爸爸在,我就不怕抓不到小田螺了。

“你看,那个田螺正在吃你家的秧子呢!”旁边干活的叔叔说道。我们定睛一看,还真的!我终于明白了为啥我们来时,没见到田螺的原因了。同时,也清楚了这小小的田螺是怎样危害秧苗的了。它们拖了笨重的外壳爬到秧叶尖端,使得秧叶自然下垂,然后把秧叶尖端卷在它细嫩的肉里逐渐蚕食,直至把一棵秧苗吃完。我们仔细看,旁边的确有的秧苗不见了,叔叔说那种地方的秧苗就是被田螺吃了的。一边说着,叔叔就手指着“这里……那里……看!那个在动!……”

这时,爸爸走过来把手里的帽子递给我。我接过帽子,心里的那份情顿时又被唤醒了。我心里明白,我手里接过的不仅仅是帽子,是父亲无时无刻对我的关怀,还有那份对我无人能及的厚爱。他接过我手里的长竹竿,说:“我来!”我把竹竿递给他,手里提着口袋。弯着腰,仔细地看着田里的动向。

“这里!……哦!……那个!……”孩子们也在旁边大喊着。父亲就拿着那根长竹竿一个个地把它舀起来,又在水里摇一摇,拿起来的时候一个个田螺干干净净的。我们就在田埂边缓缓地找着。我生怕父亲眼睛看不见,不停地给他指着田螺所在的地方。父亲就这样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舀起再倒进我拿的口袋的动作。

每次爸爸都把舀子放长,聚精会神,稍稍用力,舀起田螺,再把竹竿收短,倒进我拿的口袋里。有时候稍不注意田螺就会趁水一浑就跑掉。我们就伸长脖子看清楚田螺的位置,然后迅速定位把它舀起来。每次都重复这些动作,每次我都觉得我站的位置离父亲太近,他总需要舀起时收一下竹竿好刚刚倒进口袋里。然后我又大走一步离他远一点点,好让他省力些。可是,每隔不了多久父亲又得重复收竹竿的动作。这时我才觉得,原来我是那么的喜欢靠近我的父亲,也或许他也会不经意间向我靠近吧。

我们就这样在田埂上转了好几圈,小孩子们或许觉得无聊,也或许他们有更吸引的事情做就都跑掉了。还剩下我女儿陪着我们,我把帽子又给我女儿戴上,她不要,我们还因此推辞了一番,最终我胜了。看着一老一小都戴着草帽站在我两边,我们都忍不住笑了。

田埂边稍大点的田螺都被我们舀得差不多了。偶而我们还会遇上正在爬行的龙虾,颜色和泥差不多,跑得很快。舀起来的时候龙虾的两个大大的爪子还会勾住我们的舀子不放。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兴奋得像捡了个宝一样大叫。然后就用手把它捉下来放进袋子里,时不时的再打开看看,生怕它们跑掉了一样。不久,田边的田螺都进入我的袋子里了。爸爸说:“我们去哪边的田里看看还有没有。”于是我又和爸爸去不远处的那块田里捉田螺。女儿有点乏了要回家,我批准了,她准备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回去。分手前女儿又把草帽给了我,我看着她把车从便民路推到马路上就和爸爸往另一边走去。

这次是爸爸把竹竿搭在肩上,戴个草帽走在前面。我戴着草帽提着小口袋田螺走在后面。这时,我才看到微微有点胖的父亲头上又多了些白发,他结实的肩膀依旧那么宽阔,他右手弯曲扶着竹竿,短裤的两边被风吹动着,一双拖鞋稳稳的走在干干净净的田埂上。我就安安静静的跟在后面,心里好像有好多话想说,可是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变矮了,也变小了,仿佛回了儿时。于是,我努力在脑海里搜索,我小时候是不是也曾这样整天跟在爸爸的身边。模糊的记忆使我也没想起什么。不过幸好,此生有过那么一回,就我和爸爸在一起,我们一起去捉田螺,抓龙虾。我走得很轻,也很慢。生怕我走的声音惊扰了我们父女在一起的宁静的画面,也不想那么快就走到那稻田,我就想如此高大的父亲永远站在我前面。

我和父亲忙活了整个下午,捉了半口袋田螺,还有些龙虾。后来,找爸爸的电话又打来了。我们就告别了田里的叔叔和秧苗,往回走。经过别人家的田的时候,爸爸还把人家田里正在吃秧苗的田螺捉了起来。就这样,爸爸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道“爸,田里那么多田螺,它们繁殖那么快,干脆等它们吃秧苗吧。我们养殖田螺拿去卖,那样经济效益也不低,不比种水稻差吧?”爸爸没有回答我,直到现在也不清楚他为什么没回答。他边走还时不时的把田边的田螺蛋弄掉,不想让它们繁殖那么快。看样子他们还是会再来除掉田螺的。我又继续缠问道“以前田里的田螺有现在那么多吗?”我问走在前面的爸爸。“田螺是一直都有的”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道。“那人们不抓去卖,能吃得完吗?那些田螺又是怎么控制的呢?”看着田里密密麻麻的小田螺我心里顿时多了好多疑问,便追问道。“人们都会下田去捡,一下午随随便便都会摸到几桶,拿回家喂鸭子。”爸爸边走边给我解释。原来是这样啊,这心里想到。原来这才是循环利用的一个好方法,看来农民的粮食真的就是勤劳的代名词。而且不仅仅是劳动,这田地里的生物链的课程根本就不比课堂里的逊色嘛。我不得不对前面的父亲和像我父亲一样充满着勤劳和智慧的劳动人民刮目相看了。

和父亲在一起我能看到很多,也能感受到很多。有时候我们就是一阵沉默,我们也似乎懂得彼此。我们会相互依赖,也会相互关怀。很多关心和爱护,我们不用说出来,在心里更胜千言万语的表白。我只希望我和父亲能常常在一起,在一起比什么都好。愿天下所有勤劳朴实的父亲一切安好!

下一篇:莲心清韵


喜欢就打赏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
"解语花文学"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关于我们 | 免责申明 | 天婕商城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QQ客服 | 赞助本站 | Manager

A\51.la
解语花中文网(xieyuhu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4 by xieyu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CP备案:备案进行中  E-mail:87340096@qq.com   本站法律顾问:TJ律师事务所